從《葬花詞》看曹雪芹的社會批判意識
《紅樓夢》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杰作,也是部優美的詩體小說,其中寫了許多名詩佳詞,林黛玉的《葬花詞》便是代表。它以其優美的意境和深摯的情感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。《葬花詞》是林黛玉感嘆身世之作,同時也是男性作家曹雪芹移情于小說主人公林黛玉,借林黛玉之口對封建社會進行的無情揭露,曹雪芹不幸的身世和家庭遭遇,使得他對當時的封建統治戕害人性的殘酷本質有著清醒的認識,故借小說《紅樓夢》來對它進行無情地批判。
《葬花詞》是林黛玉感懷遭際自傷身世之作。一開始,作者便就題生發,勾勒出一幅暮春的圖畫,“花謝花飛花滿天,紅消香斷有誰憐?游絲軟系飄春榭,落絮輕沾撲繡簾。”花謝了,象征少女的春光已逝,惹人愛憐,悲春惜花,滿懷愁緒無處寄托,于是荷鋤出門,埋葬落花。這位寄人籬下孤高寂寞的少女,面對著滿地落花,聯想到自己的身世和際遇,覺得自己的命運有如這些飄零的落花,甚至比這些飄零的落花還要凄慘。對于林黛玉而言,父母雙親的過早離世,她寄居在姥姥家,這樣的生活讓她沒有安全感,在日常生活中很是小心翼翼,從她初到榮國府的舉動可以看出這點,“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,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并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。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,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。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,吃穿用度,已是不凡了,何況今至其家。因此步步留心,時時在意,不肯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