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2020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(理)試題含
答案
(理科)歷史試卷
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制卷人:張愛新
試卷I
一、單項選擇題(共30題,每題2分,共60分。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)
1、與我國古代傳統農業特點相符的有
①以個體小農為經營主體②以精耕細作為技術特征③以自給自足為主要
經營目的④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
A.①②③ B.①②④ C.②③④ D.①②③④
2、我國古代商業活動取消地域和時間限制,最早開始于
A.漢朝B.唐朝C.宋朝 D.元朝
3、英文單詞CHINA是瓷器的意思,讀音來自“昌南”的讀音,昌南鎮即被稱為
瓷都的景德鎮。古代中國的制瓷業特別發達,世界領先,因此瓷器成為中華文明的標志。下列有關中國古代制瓷業的敘述,不正確的一項是
A.西漢時期我國的瓷器制作形成了“南青北白”兩大系統
B.宋代的制瓷技藝大放異彩,涌現出五大名窯
C.景德鎮到明代發展為全國的制瓷中心,成為瓷都
D.明清時期燒制出多種彩瓷、琺瑯彩
4、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,但最終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
A.民族資產階級未能成為統治階級
B.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制約
C.中國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
D.受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制約
5、分析1912-1922年《民國初年紡織業發展情況》,從中能夠得出的正確結論
是
A.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特別是紡織業得到了發展
B.南京國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導致了這一時期的發展
C.陳啟源(沅)在這一時期創辦了繼昌隆繅絲廠
D.這一時期中國的民族工業形成了完整的體系
6、“吾國匹頭(布匹)市場,完全為英日之勢所占,國貨出品不多,行銷亦不
及英日貨之旺盛。自(1925年)五卅慘劇發生,提倡國貨不遺余力,于是呆滯不動之本國布頓見活動。”材料表明
A.1925年是我國提倡國貨運動的起點
B.國貨運動迫使英日布匹完全退出中國市場
C.提倡國貨運動有助于中國民族產業的發展